本系统是科大讯飞研核心产品,针对最高法关于庭审语音识别运用的政策要求以及目前法院庭审面临的“案多人少、笔录方式效率低下、规范性差”等现状,基于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通过语音识别将语音转化为文本,针对不同类型案件通过机器自我学习,实现庭审过程中法言法语的有效识别。并将任意文字实时转换为连续的自然语音,庭审过程中可播报法庭纪律等有效地减少书记员的工作量。辅助记录人员(书记员)进行庭审过程的整理与校正,实现快速成稿,用人工智能助力“法制中国”建设。
法院智慧庭审系统方案
行业解决方案
Solutions
“11.推行庭审记录方式改革。积极开发利用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实现庭审语音同步转化为文字并生成法庭笔录。落实庭审活动全程录音录像的要求,探索使用庭审录音录像简化或者替代书记员法庭记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若干意见》
第六条“人民法院通过使用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同步转换生成的庭审文字记录,经审判人员、书记员、诉讼参与人核对签字后,作为法庭笔录管理使用。”
----《关于人民法院庭审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
第十四条“不断提高法律文书自动生成、智能纠错及法言法语智能推送能力,庭审语音同步转录、辅助信息智能生成及实时推送能力,基于电子卷宗的文字识别、语义分析和案情理解能力,为辅助法官办案、提高审判质效提供有力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快建设智慧法院的意见》
案多人少:法院案件逐年猛增,案多人少,审判压力巨大;
效率低下:传统笔录方式,书记员工作繁重,庭审效率低下;
规范性差:传统笔录方式,记录不全,客观完整性难以保障。
目前全国法官数量近20万,从2010年开始法官人数几乎未再增长,审理案件逐年递增,2010年至2016年案件猛增超50%,法官工作强度逐年加大,造成流失率攀升及工作满意度下降。各省40岁以下青年法官新招法官及离职率呈递增趋势。造成当前现状原因分析如下:
超过75%法官认为司法环境恶劣(信访、闹访等);
超过60%法官认为案件多,工作量大。
书记员记录量大,实时记录工作压力大;对书记员要求高,高质量书记员培养难度大;庭审效率一直难以得到提升!在传统法院庭审过程中,书记员一般很难将庭审过程完整记录下来,这样一方面影响庭审的流畅性,另一方面难以保证庭审笔录的客观规范性。
高院统一管理,资源统一更新;
能力二级分布,动态信息自学习;
基层轻量级部署,信息逐级上传。
智能庭审系统参照现有庭审整体工作流程设计,将智能语音与法院庭审场景相结合,打造智能庭审应用,提升审判效率,有效促进庭审实质化。